7月31日消息,貴州省能源局發布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1055號提案辦理落實情況報告,提到,根據2024年貴州電力市場年度報告相關數據顯示,全省累計建成新型儲能244.5萬千瓦/489萬千瓦時,在建33萬千瓦/66萬千瓦時,1至5月,累計充電電量4.56億千瓦時、放電電量3.99億千瓦時。現有在建抽水蓄能3個、裝機420萬千瓦,預計2030年陸續投產,進一步提升我省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性和新能源消納能力。
2025年起,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有關要求,結合電網需求,積極支持和指導各市(州)在新能源資源富集、消納受限、電網末端等區域,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建設新型儲能。預計2025年底累計建成新型儲能裝機300萬千瓦/600萬千瓦時,到2030年達到600萬千瓦/1200萬千瓦時。
原文如下:
省能源局關于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1055號提案辦理落實情況報告
省政府辦公廳:
張錦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收悉。現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新能源項目及儲能建設情況。
我省風電光伏發電資源較差,分別屬于全國第四、第五類資源區,根據2024年貴州電力市場年度報告相關數據顯示,風電、光伏發電年均利用小時數分別為1980小時、1080小時。截至5月底,我省累計建成風電光伏發電裝機3498萬千瓦(風電894萬千瓦、光伏發電2540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64萬千瓦),占全省電力裝機35.23%,已超過火電裝機成為第一大電源;2024年全省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分別為99.60%、98.00%,高于全國水平3.70%、1.20%。全省累計建成新型儲能244.5萬千瓦/489萬千瓦時,在建33萬千瓦/66萬千瓦時,1至5月,累計充電電量4.56億千瓦時、放電電量3.99億千瓦時。現有在建抽水蓄能3個、裝機420萬千瓦,預計2030年陸續投產,進一步提升我省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性和新能源消納能力。
(二)新能源項目用地保障工作開展情況。
省自然資源廳在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中,提出支持畢節市、六盤水市、安順市、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5個百萬千瓦級大型光伏基地建設的規劃安排,并將關嶺縣崗烏農業光伏電站、關嶺縣納卜二期林業光伏電站等重大項目納入規劃重點項目清單表,為光伏項目建設提供規劃依據。《貴州省國土空間規劃 (2021-2035年)》已于2023年12月經國務院批復實施。2024年,根據省政府有關工作安排,我局牽頭研究草地建設光伏項目政策要求,陪同國家林草局和國家能源局調研我省光伏風電項目占用草地情況,及時反映項目用草地潛在需求和有關建議,國家林草局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進一步做好林草要素保障工作的通知》中采納我省提出有關意見。按照《關于支持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范用地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有關精神,我省印發《貴州省光伏發電項目用地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光伏項目建設用地管理和穩妥處置歷史遺留文問題,并指導各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積極參與光伏項目選址,項目用地盡量使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其中光伏方陣用地應避讓耕地。同時,指導各地按照《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按照實地現狀認定地類規范國土調查成果應用的通知》有關規定,對國土調查成果與實地國土利用現狀不一致的,如實際地類為裸巖石礫地等未利用地、不屬于耕地的情況,通過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日常變更機制等方式妥善解決地類認定不一致的問題。
(三)自然災害防范工作開展情況。
我省已建成、在建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分別有368、240個,分布在全省67個縣(市、區、特區)。全省每年投入460余門高炮、380臺火箭,2800名作業人員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年均實施作業2800次,防雹保護面積5萬平方公里以上,防雹保護區內的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設施也是受益對象之一。目前,全省建成鄉鎮綜合救援隊伍1522支5.3萬人、村級救援隊伍17239支33.5萬人。省應急廳為53個縣1211個鄉鎮配備應急裝備5.39萬臺(套),為基層配備衛星電話2400余臺,幫助48個縣完成應急指揮中心升級改造。在建及建成縣級以上救災物資儲備庫共76個,包括中央防汛抗旱物資貴陽倉庫1個、省級救災物資儲備庫1個、市級救災物資儲備庫10個、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庫58個,在建縣級庫6個,在1100余個多災易災鄉鎮通過利用閑置辦公用房等方式設置了救災物資儲備點,基本形成以省級儲備為支撐、市級儲備為骨干、縣級儲備為基礎的應急搶險救災物資儲備保障網絡,搶險救災應急物資保障能力自上而下大幅提升,建成運行及在建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自然災害防災救災能力同時得到增強。
二、關于幾點建議的答復意見
(一)關于加快電網消納能力建設的建議。
我省大力推進電網配套工程建設,支持光伏等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建成投運500千伏仁義、盤州輸變電,六盤水、八河、烏撒主變擴建,奢香至鴨溪雙回、興仁換流站至獨山、威赫電廠送出等重點輸變電工程,建成“三橫兩聯一中心”500千伏主網架。建成投運220千伏荔波水豐、臺江革一、望謨壩算等輸變電工程,貴州于2022年實現220千伏電網縣域全覆蓋,解決偏遠縣電網網架薄弱等問題。建成南網首套省地兩級“水火風光”自動發電協同控制系統,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協同互補及靈活運行控制技術研究及示范應用,有力保障新能源消納,2025年1至5月,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97.20%,預計2025年底風光新能源利用率目標為96.00%,超過國家90%以上要求。目前正在按計劃推進新建的500kV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設,2025年底新增1800萬千瓦風電光伏發電接入能力。下一步我局將繼續滾動組織開展新能源送出工程優化調整,持續拓展“十五五”新能源消納空間。
(二)關于加強儲能電站規劃建設的建議。
我省印發了《貴州省新型儲能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新型儲能項目由各縣(市、區、特區)能源主管部門備案。配合貴州能源監管辦指導各市(州)加強新型儲能電站安全運行管理,指導企業制定電站安全管理制度、應急預案,并及時開展消防等應急演練。2025年起,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有關要求,結合電網需求,積極支持和指導各市(州)在新能源資源富集、消納受限、電網末端等區域,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建設新型儲能。預計2025年底累計建成新型儲能裝機300萬千瓦/600萬千瓦時,到2030年達到600萬千瓦/1200萬千瓦時。
(三)關于合理修編國土空間規劃。
在國家部署“三區三線”劃定工作以來,省自然資源廳根據省重大項目清單指導各市(州)自然資源部門妥善處置矛盾沖突問題,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三區三線”,有關成果于2022年11月經自然資源部同意啟用作為建設項目用地依據,為光伏等重大項目建設提供空間保障。同時按照《關于支持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范用地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有關規定,對光伏發電項目用地實行分類管理,符合要求的光伏方陣用地實行用地備案,不需按非農建設用地審批;配套設施用地按建設用地管理。指導地方積極盤活存量、合理安排增量,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優先保障包括光伏發電項目在內的新能源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對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的項目用地,以及納入省級重大項目清單的單獨選址項目用地,審批時直接配置計劃,用地批準后報國家核銷。
(四)關于提高本地電量消納能力的建議。
省投促局按照《貴州省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22 - 2030年)》重點推進產業招商。針對光伏發電集中地區,立足資源與產業基礎,指導市(州)梳理目標企業,精準開展招商活動。聚焦光伏產業鏈,重點在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等關鍵環節及儲能、智能電網等配套產業,提升本地企業新能源電量消納水平。通過舉辦投資機遇座談會、招商推介會及借助展會平臺,宣傳我省光伏產業優勢與戰略布局,吸引龍頭企業來黔考察、洽談合作項目。2024年以來,成功招引長通一道光伏組件生產、織金縣磷煤化工、上海電氣風機產業園、盤州市煤-焦-化綜合能源循環經濟項目等重大產業分別落地威寧、織金、龍里、盤州等新能源資源富集區域。通過增加用電負荷、優化調節用電時段等,提升風電光伏新能源資源富集區域新能源消納能力。
(五)關于加強對光伏企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建議。
我省積極關注光伏發電項目冰雹等自然災害防范,我局加強與氣象部門合作,根據氣象部門監測預警信息,及時向各市(州)、各新能源企業發布冰雹、大風等極端天氣預警提示,組織開展能源行業自然災害綜合應急演。根據光伏防雹需求,我省在部分光伏電站盲區增設人工影響天氣地面作業站點,購置移動火箭作業車等作業裝備,增強防雹保護能力。如2024年在紫云后窯麻園光伏電站周邊布設2個流動火箭作業點。安順、畢節、黔南等氣象部門主動對接新能源發電企業,建立強對流天氣過程預報預警和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送預報預警信息,指導企業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有效降低雹災等損失。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結合新能源產業發展最新政策要求,修訂我省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安全高效、集約節約的原則,推進全省已納入年度建設計劃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能開盡開”,推進122萬千瓦分散式風電項目試點示范,加快“威寧縣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指導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序開發。預計到2027年、2030年累計建成裝機分別達到4400萬千瓦、6000萬千瓦。按計劃建成投運500千伏烏撒至奢香第二回500千伏線路新建工程、500千伏八河變電站第三臺主變擴建工程、500千伏金海湖輸變電工程、銅仁西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500千伏項目等一批新能源配套電網工程,提升新能源接入消納能力,確保完成2025年新能源利用率目標。
(二)充分發揮新能源產業引領支撐作用。
下一步,我局將積極配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做強做優數字經濟和新能源產業工作方案,實施新能源產業引領支撐行動,促進省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立足全省新能源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深度開展全域資源勘查評估,充分挖掘新能源資源可開發潛力。新建風電采用5MW以上功率風機,對2MW以下功率風機實施更新替換,推進低風速資源開發。支持新能源與煤電聯營,按新建煤電裝機裝機、現役煤電靈活性改造釋放調節能力配置新能源資源。支持“交通+新能源”、林光互補、農光互補等開發。推進“渝黔桂氫走廊”建設運用和地熱能、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合理布局不同技術類型、應用場景新型儲能和垃圾發電建設。推進“源網荷儲”“虛擬電廠”試點建設并逐步推廣。做好數據中心、裝備制造等企業綠色用電保障。加快推進“青桂直流”落點貴州工程規劃建設,打造西南區域電力樞紐。加快發展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聯動發展新能源發電裝備制造產業。
2025年6月30日